進入第三季投資越來越困難,特別是市場似乎開始看到中國的困難以及臨界點。就像我之前說的"己看到中國經濟的臨介點嗎?" 中國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容許政策當局在繼續逃避了。 在過去的兩年中國推出史上最大的十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在世界經濟變天的時侯,使得中國經濟得以由國家推動的因素下維持了一種不錯的增長率及蜜月期。 但可惜的是很多中國人都以為他們的國家在金融危機及歐盟主權債務危機下仍然處之泰然,市面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是事實說穿了只是中國政府用過量的流通性去拖延危機出現的時間罷了。 市場是精明的
今年中國政府不得不面對人為地提振市場需求(提供過量的流動性),同時又想避免國內經濟出現危機,但是這一種想法不外乎就是 "既要做婊子,又要貞節牌坊" 的一廂情願。 2009年央行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已經在房地產市場吹起巨大的泡沫,而且地方政府背後不公開的債務快速的累積起,目前市場估值在六萬億元至十萬億元的巨大金額。 如果我們擔心歐猪出現債務問題,倒不如也擔心一下中國的銀行體系在什麼時候會出現問題吧! 並且我們知道這一天一定會來臨。 銀行積累了不良資產似乎已經不斷在加大國有銀行的風險,而市場已漸漸認清了中國的銀行體系,沒有表面資產表看來20-30%收益率那樣動人的美,這就如當你認識一個女人開始被她的外表吸引,但長時間的磨合你開始發現她的內在忍藏的缺點也許比外表帶來的好處還大,自2010年始AH差價在內地金融股中表現出倒掛的情況,而且由2010年開始基本上香港的H金融股也不能算有好的表現,市場是十分有效率的,精明的專投資者知道什麼地方巨有極大的風險。用投資拉動的GDP是不能持續
大力投資基建、家電下鄉等政策完全是失敗而缺乏遠見的,本人是如此應為的,因為這一種一下子買賣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刺激投資去拉動中國政策當局引以為然的GDP增長,但是這完全是一次性的消耗。 比如說基建可以消耗目前市場上的水泥、鋼材、建築等產能過剩,並提供GDP及就業職位,但是這跟建山陵不同的是,建設總有一天會完成,完成之後就是更大的產能過剩,沒有車、乘坐率低的鐵路建設就是新的產能過剩,而且建完之后用什麼再拉動已經高高在上的GDP?
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完全也是錯誤的政策,這些產品是耐用品而且特點是金額比較大,這樣國家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創造大的銷售金額去拉動GDP,問題是中國人均實在太窮,一個農民家庭的儲蓄平均只有數萬元,一次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於把平民的儲蓄一次性的消耗掉。 他們不得不更加在未來的日子節省支出,而企業又把賺了的錢來投資他們認為的房地產業而不是實體經濟,那麼民間的錢就等於更加少了,以後用於創造內需提高工資的也就更難。
投資及巨大的信貸改變了市場及企業家的行為,大家都不想去做實業而錢都去炒樓,中國的持續增長從可談起? 房地產投資雖然刺激了建築業﹐也刺激了鋼鐵、水泥、家具和家電等相關行業,但是一但房價下跌,投機撤離,市場就立即承受不住,百業蕭條,銀行壞帳甚至於買房者一生的收入都套在理面,這樣一種連鎖打擊,在上世紀的日本出現過並正在中國慢慢的成形。 凱恩斯主義只能是用來救急的,而不是持續富強的良方。如果容許房價漲那麼就永遠出現巨大通脹
即使中國經濟出現放緩,通貨膨脹水平仍將高企的,主要是去年的刺激措施造成流動性過剩,引起了通脹的巨大壓力,儘管中國官方的數據表示5月份的CPI為3.1的水平,但是如果心水清的投資者一定知道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永遠不可能是真的,乘上一倍我想也許更真實的反映通脹問題。 我們知道地價影響著租金及企業成本的,如果任由房價上漲將完全的慢慢的食掉企業的利潤及推高產品的成本及售價,最終會損及人民的消費力,企業的投資能力以及把銀行的風險水平提高。
香港就是典型的變成沒有實體經濟的例子,然而香港小可以靠炒賣過日子,中國卻不可能的,但政府一再容許中國房價走到這一步,現在看來已經完全沒有可挽回的餘地了,房地產已經完全挾持中國經濟,而政策制定者可用於處理這問題的選擇正越來越少,刺破房地產市場泡沫亦無良方可言,即使緊縮信貸,進一步限制二套房和三套房等.... 但措施沒有觸及房地產泡沫的基本成因,一是投資環境惡化,企業只有進入房地產才有利潤,二.是大量的信貸使市場的流動性過大。 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立即開始推動經濟轉形並創造營商環境,並且加息收回流動性,要著陸但又怕痛世界上有這樣的好是嗎?影響利益階層,加息是必要但被拖延
加息是絕對必要的而且是逃避不了的,我們一直看著中國做出全球最荒謬的舉動,一個GDP平均增長百份之10的國家,竟然跟經濟在谷底的國家一樣,行極低利率及量化寬鬆的政策,除非中國能夠創造經濟學的另一新奇蹟 (印鈔、低利率、高增長 卻沒有後遺症),否則相信中國經濟眼前一片光明就等於相信自己身處烏托邦......
加息的好處在於立即收緊流動性,泡沫風險減少,而且有效對抗流動性引起的通脹,當然也可以避開用升值去抗通脹對出口的打擊。 很多人甚至於政府一直都逃避加息,說加息會使不穩定的經濟引至硬著陸,但我個人認為如此治標不治本的調控才是把經濟弄得半死不活的原因,你今天逃避了把問題拖延,但可以拖一世嗎? 越遲解決成本就更大是必然的。 在金融市場上最好的一句說詞就是:"在戰場上要麼前進、要麼后退,站著不動的人只有做炮灰"。 而對加息的抗拒實際並不是來自於擔心對經濟的衝擊(因為市場知道這是必然出現的),而是來自於利益階層本身(地區政府、官員、地產開發商,投資者),但是如果政府以犧牲百姓及中小企利益去保護利益集團,那麼一切就免談了。 另外大多數人說人民幣升值可以抗通脹不用加息,動機不外乎是既得利益集團的觀點,而且是極短視的而沒有水平的,升值就是犧牲出口商及中小企利益去保護利益集團,加速資產進一步泡沫化,拖延硬著陸時間(但因為升值預期終有一天消失的,價格也會跌的),而且升值未必可以抵消輸入性通脹,因為大宗商品及資源定價權不在中國在華爾街...... 你可以升值,人家的石油、礦石也可以加價的,這就是事實,而且劉易斯轉折點及人口紅利在未來消失,也是中國不能逃避的事實。
投資者的香格里拉在那裡? 可我只想說不在中國,我也在尋找....
但是投資者總要行動的,因為未來也許是超級通脹的時代~
- Jun 29 Tue 2010 23:09
中國應及早加息並承受痛苦但必要的調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